「給我疫苗、其餘免談」、「遠水救不了近火,快進口疫苗」的聲量很大。
今天幾則新聞,大家參考一下。
一、《義大利真相報》報導,台灣政府與德國BNT採購疫苗最終破局,就是來自 #中國的施壓作梗, #中國明顯利用疫苗分化台灣。
德國駐台代表王子陶Tomas Prinz今天在臉書也明白表示:
「請相信,德國政府,特別是德國經濟部長Peter Altmaier,對於台灣與BNT間持續的溝通協調,盡了好一番努力。」
對照陳時中部長五月的說法,台灣與BNT早接觸,今年一月底COVAX分配BNT疫苗,台灣重申願意接受,卻在今年5/3一夕生變。不言可喻的理由,就是外力施壓。
不是政府不努力, #政府帶頭採購疫苗早就在做,包括日本政府捐AZ疫苗給台灣也是一樣,關卡在哪裡,去問問對岸。
二、#佛光山要引進50萬劑嬌生疫苗,但嬌生公司今天正式發表聲明「 #只與政府接洽」。
佛光山隨即表示原本是「有海外會員有私人管道可以跟藥廠接觸」,今天證實這樣的管道根本無效,還是得透過政府。
政府沒有阻撓民間進口疫苗,指揮中心職責在於要求民間機構引進疫苗必須提供可信的藥廠授權。反而所謂的民間私人管道是不是如之前喊的那樣大聲:「我有能力進口疫苗」,不攻自破。
三、#韓國大邱市自購3000萬劑輝瑞與BNT合作疫苗,韓國中央政府表示「 #疫苗非經由正式管道獲得, #不准使用」!
韓國中央政府官員表示,大邱市政府的疫苗交易來自於一間外貿公司,不是輝瑞或是BioNtech。就算疫苗是真貨,但也需要品質管控和安全性認證。
韓國政府的經驗是疫苗採購騙局居多,許多外國民間貿易公司或個人的多次提案表示可簽訂疫苗合約,但大多數被證明是假的,是騙局。
政府要負全責保護人民,不能核准來路不明的疫苗,不論台灣指揮中心還是韓國作法,都是一樣。
我想說的是:
採購疫苗不外三種途徑:政府出面、民間管道、地方政府。這三則新聞反應出不同模式都面對不同的困境。「政府非不為也,不能也」!
而取得疫苗就只有兩種方法:國產或進口。
國產疫苗是戰略物資,台灣當然要全力投入,研發驗證期程比照國際標準,安全第一。
進口疫苗一樣首重安全、可信,政府採購自有程序,民間管道政府也願意全力協助。但請大家理解,政府必須嚴謹把關,如果為快而快、放水放行,責任誰擔?
政府能做的,一直在做也一定會做!
全力支持中央疫情指揮中心,信任多一點,口水少一點。
《延伸閱讀》
義媒報導,德國聽從中國命令停止對台輸出疫苗
https://news.ltn.com.tw/amp/news/world/breakingnews/3554563
佛光山捐疫苗,嬌生回應只跟政府接洽
https://www.cna.com.tw/amp/news/firstnews/202106025007.aspx
大邱市自購疫苗,韓國政府:不准用!
https://ec.ltn.com.tw/amp/article/breakingnews/3555288